从前有个妇人,她有两个儿子。大儿子在镇上卖雨伞,而小儿子则卖冰淇淋。下雨天的时候,大家都需要雨伞,她为大儿子的好生意感到很开心,但同时却为小儿子感到很忧虑,担心他的冰淇淋卖不出。大热天大家都喜欢吃冰淇淋,小儿子的生意特别好,她虽然很高兴,却又担心大儿子的雨伞没人买。如此365天,她天天担心,天天忧虑,没有一天能睡得好?
你有否类似这妇人的朋友?或你本身就是个常常忧虑的人?我在墨尔本有一位朋友便是这样的人。她对许多事情都犹豫不决,老是担心这样做会出问题、那样做又会出另一些问题。忧虑让她寸步难移,甚至到达“瘫痪”的地步。她天天活在煎熬中,吃不香,也睡不好。
这朋友总是左右为难,不晓得如何取舍,常常东问西问。但生活在澳洲的人通常不会告诉他人应该怎么做。出于好意,他们或许会分析一些状况和告诉她可能带来的影响。没人会替他人出主意,免得之后被人责怪或问责。这里奉行每个人当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责的原则。所以我的朋友问来问去还是一样,无法做出任何令她自己满意的决定。
每次回到墨尔本,她总会来找我倾诉。我对她也爱莫能助。虽然我很同情她,能够理解她心里的煎熬、挣扎和痛苦。但我绝对不认同她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。她希望所有事情都能两全其美,牵涉的人或机构都能对她宽容,给她机会,按着她所要的方向发展。在生活上,她希望她的丈夫和儿女都可以按着她的心意去生活。但现实中哪可能事事都围着她转,以她为中心呢?因为她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,她免不了要失望和忧伤。
我的朋友觉得多数的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。每次忍不住给她一些建议时,她就会用很多人为和环境的借口表明她无法做到。我曾经非常严厉地责备她,也告诉她必须为自己的困境负责,因为她不能改变别人,只能改变自己。如果想改善问题,就必须负起全部责任,承认自己的软弱和错误,并改变自己,主动寻求解决方案,然后排除万难去完成。这么做当然会有痛苦,但一个人要成长,就必需面对自己的软弱。只是朋友依旧故我,没有什么变化!
最近我终于意识到,我并非专业的辅导员!为保护自己不受她的负能量影响,我坦然地告诉她,我必须限制我们见面或通电的次数,因为我不想当她的情绪垃圾车!她那永无止境的抱怨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。我原以为告诉她这事实的时候,她会很生气,可能会和我绝交。谁知她依然还是那么喜欢我,令我啼笑皆非。
虽然我不能改变我的朋友,但我的情绪健康指数肯定是我自己的责任。设立健康的界限和采取适当的步骤去沟通和保护自己的精神健康,对我来说是责无旁贷的。希望朋友有一天也能明白这个宝贵的道理,走出忧虑,活出一片新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