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意不同意

老公有个朋友,说话尖酸刻薄,常常讽刺人。在一次餐宴中,他把老公惹火了,老公很生气地对我说,如果他再冒犯,他就跟他打一架,看谁怕谁。结果,一整晚我都提心吊胆,菜也没吃几口,真怕他们会打起来!后来,我才知道老公只是跟我发泄一下他不满的情绪而已,并非真想打架斗殴。老公是个“文人”,打架肯定吃亏,怎会这么傻呢?是我多虑了!

现实生活中,我们有时就是这么傻,无法忍受一时之气,虽然不至于打架斗殴,却常争执到面红耳赤,把自己的格调降低至和那喜欢惹事的人一样。其实,当我们遇到这些“无理的冒犯”,若能一笑置之地走开,让冒犯我们的人在我们的视觉内消失,这才是上上之策!

我女儿小时候常常抱怨其他小朋友爱惹她生气。我对她说:“难道他们惹你,你就要生气吗?那干脆在自己身上装个按钮,谁按你一下,你就跳一跳吧!”她听后就回应说:“我才不要那么傻呢!”哦,女儿啊,有时,我们大人就是这么傻!

俗话说,一种米养百种人。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、教育程度不同、生活理念不同、修养不同,所以每个人的意见、想法、生活和沟通方式自然也会不同。我们未必会同意或认同别人,但我们可以尊重他们的选择。我们同样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回应,不必勉强他人同意或想方设法地说服对方,搞到彼此不欢而散。

相互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是人际关系里重要的基础。给予别人空间,也给自己空间。英文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,“Agree to disagree”(求同存异),很简单又很奥妙,你学会了吗?


推荐文章

文凭=成功?

拥有文凭只是让你有个开始的平台,并不一定代表拥有成功的人生。

快乐的习惯

快乐是选择,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吧!

要学会“借力”,不要只是“尽力”

很多人把自己局限于“要尽力”,但“借力”带来的效果往往出人意表。

两张奇怪的椅子

邻舍之间本应该互相关爱及彼此尊重,可不值得为了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啊!